已收藏,可在 我的資料庫 中查看
關注作者
您可能還需要
獨立站
跨境增長 ? 引爆商機
立即報名
加入社群
獨立站近期活動

虧損大幾萬的選品,再分享一個選品失敗的案例

“選品這個東西,但凡是拿到一個公共平臺來進行推薦的話,自推薦的那一刻起,這個選品就沒什么做的價值了?!?/div>

虧損大幾萬的選品,再分享一個選品失敗的案例

我之前曾經說過一句話

“選品這個東西,但凡是拿到一個公共平臺來進行推薦的話,自推薦的那一刻起,這個選品就沒什么做的價值了?!?/span>

不管是公眾號、微信群亦或是知識星球等社群,一個選品推薦所覆蓋的人群,起碼有500人,甚至更多。

自該產品被推薦的那刻起,你就是在跟500個將要運營該產品的潛在賣家在競爭,這個數量還不包括已經存在的那些賣家。

選品是一個非常嚴肅且認真的東西,所考慮的方方面面絕不僅僅只是一個“推薦”那么簡單。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培訓機構的廣告,說是報了他們的天價培訓班,可以幫助你選出至少5個以上的“爆款產品”。

這就比較有意思了。

每個學員都可以保證選出5個“爆款產品”,50個學員就是250個“爆款”,亞馬遜上的爆款都被你們家承包了?

還有一些新手賣家,對現(xiàn)在的局勢也有著不太清晰的判斷,當一款產品剛上線幾天后,就計算著每天的盈利會有多少。

現(xiàn)在的新品推廣沒有那么簡單粗暴了,前期不花點運營預算、不多做一下推廣,別說后期的盈利,就是收支平衡都很困難。

想要后期有回報,前期必須有付出,雖然在亞馬遜上,付出與回報不一定成正比。

但是你不付出,回報就無從談起。

就像你考大學一樣,努力了也不一定能考上,但是不努力就一定考不上。

話說回來,具體的、公開的選品推薦沒什么價值,但是選品的排除法還是有點價值的。

當把一款失敗的產品拿出來剖析的時候,這款產品起碼可以讓你少踩到一個選品的坑。

我們今天就再給大家來看一款我私密圈的圈友分享的、虧損大幾萬的選品。

很有意思的是,在之前的某個自媒體上,還看過某位賣家依然在推薦這款產品,不曉得還有多少新賣家又會踩到坑里。

這款產品,也是之前的抖音爆款。

Magic Tape,魔術膠帶。

你也可以叫它“Transparent Tape”、“Double Sided Mounting Tape”、“Nano Tape”、“Adhesive Tape”。

虧損大幾萬的選品,再分享一個選品失敗的案例

在抖音里,這款產品也火爆過一段時間,包括在國外的TikTok上。

這款產品為什么要稱之為“Magic Tape(魔力膠)”呢,因為確實有點Magic。

首先,不同于一般的膠帶,這款膠帶可以反復使用,還可以水洗。

水洗完以后,只要接著晾干,上面的膠水就可以再次煥發(fā)生機,可以繼續(xù)使用。

虧損大幾萬的選品,再分享一個選品失敗的案例

其次,這款產品揭下來以后,不會在表面留下殘留的痕跡,清理起來比較簡單。

虧損大幾萬的選品,再分享一個選品失敗的案例

這款產品的用途還是多種多樣,各個場合都可以使用。

虧損大幾萬的選品,再分享一個選品失敗的案例

看起來不錯,但是真正做起來呢?

我們在亞馬遜前臺隨便搜索幾個listing,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幾乎沒人再敢在Title中使用“Magic Tape”的說法。

Magic Tape可是該產品的主要搜索詞之一呢。

虧損大幾萬的選品,再分享一個選品失敗的案例

難道是賣家不小心漏掉了么?

不是的,是因為大部分listing都曾經被別人舉報侵權了。

Magic 已經是別人注冊過的商標了,而且是北美知名膠帶品牌。

虧損大幾萬的選品,再分享一個選品失敗的案例

在美國商標局官網,輸入“Magic Tape”進行查詢。

虧損大幾萬的選品,再分享一個選品失敗的案例

點擊“Submit Query”,商標的查詢結果一目了然。

虧損大幾萬的選品,再分享一個選品失敗的案例

這位賣家選了這款產品后,三番五次的收到侵權下架通知,最后還是被下架了。

這是第一點,侵權。

其實這點原因還算好,畢竟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避免。

下面這個點更為關鍵,就是類目飽和度。

我們知道,當一個類目的大部分產品都陷入到了純粹的價格戰(zhàn)時,這個類目已經基本上失去了新手進入的可能。

因為價格戰(zhàn)的類目,增量已經全部消失了,越來越多的新賣家為了爭奪那點僅有的存量,不得不展開價格廝殺。

你賣9美金,我就賣8美金。

你們賣8美金,我就賣6美金,看誰能撐到最后。

隨便截圖幾個listing你就能看出來。

下面這兩個listing,一個2000+的ratings,賣7.99美金。一個800+ratings,賣4.98美金。

虧損大幾萬的選品,再分享一個選品失敗的案例

在這個類目,這樣的超低價listing多如牛毛,甚至還有很多3.99的。

這款產品的FBA費用是多少呢?

用亞馬遜官方的計算器,我們可以看出來。

虧損大幾萬的選品,再分享一個選品失敗的案例

是4.9美金。

那么,利潤還剩下多少?

這還沒算產品的采購成本、頭程費用、運營費等等方面,已經沒有了空間。

后面我還想接著分析一下,但是其實已經沒有了分析的必要。

這一點已經把這個產品給pass了 。

所以,選品的過程有時候其實就像是過關斬將一樣,在這個流程中你要把產品的劣勢都列出來。

能克服的,或者不影響大局的,再結合一下自己的優(yōu)勢,就可以考慮上。

像上面的這樣的產品,純新手賣家還是盡量遠離吧。

希望上述內容會對你有所幫助。

(來源:跨境老鳥Mike)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來源:跨境老鳥Mike)

分享到:

--
評論
最新 熱門 資訊 資料 專題 服務 果園 標簽 百科 搜索

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