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資料庫 中查看
關注作者
您可能還需要
獨立站
國潮領航?破浪出海
立即報名
加入社群
獨立站近期活動

中東第三方支付服務,你選對了嗎?

中東商家進入中東,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選擇支付商,確保能夠安全可靠地回款。本文會重點分析中東當地支付市場環(huán)境和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需要考慮的要素。標準清晰之后,大家在選擇的時候就可以自行判斷了。

中東第三方支付服務,你選對了嗎?

本文作者Eric是 Tap Payment 中國區(qū)負責人

中東商家進入中東,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選擇支付商,確保能夠安全可靠地回款。本文會重點分析中東當地支付市場環(huán)境和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需要考慮的要素。標準清晰之后,大家在選擇的時候就可以自行判斷了。

為什么需要第三方支付?

為什么需要第三方支付?這個問題似乎不需要解釋,因為支付已經滲透到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微信支付,支付寶都是第三方支付。

但是從金融服務的發(fā)展歷史來看,銀行也是可以做第三方支付業(yè)務的,之所以銀行沒有做,兩個原因:銀行有更重要和更賺錢的主營業(yè)務;第三方支付和科技密切相關,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密切相關,銀行并沒有足夠的前瞻性和專業(yè)性去做相關業(yè)務。可以理解為銀行既沒有專業(yè)能力,也沒有盈利動力去做這塊業(yè)務。

所以第三方支付公司應運而生,典型代表是支付寶,從服務淘寶這一新型的互聯網消費行為開始。

直到今天,也有銀行從事網絡支付的相關業(yè)務,提供支付網關,但是同樣擺脫不了上述兩個制約:銀行的服務質量和產品特性都不如第三方支付公司,直白的翻譯就是銀行的東西不好,態(tài)度又差,時間長,有90年代國企的即視感。

哪些企業(yè)需要中東的第三方服務呢?

所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公司,需要遠程在線支付的企業(yè),想從中東消費者身上賺取利潤的公司都需要。

比如美國的Facebook,當然Facebook主要是廣告,中東的SMB小企業(yè)主是可以直接在網上購買Facebook的廣告,并進行網絡支付。

比如Jollychic,來自中國的著名跨境電商,也是需要的。再比如Noon,阿聯酋當地的第一大電商(Souq被收購后,Noon應該是無爭議的本土第一了吧)。

還有誰呢,游戲(吃雞/PUBG),直播(Bigo),工具(各種VPN),只要變現方式是直接從用戶收費,都需要第三方支付。

那Apple store和Google play呢?本質上他們也都是第三方支付。

總結一下,對于Merchant或者叫CP或者叫App來說,可能的收款途徑有三個:應用商店(Apple,google,huawei等);銀行;其他專業(yè)第三方支付公司,比如中東的支付網關,如Payfort、TAP payment等。

三類對比顯而易見,應用商店太貴,銀行服務和特性太差,最好用的就是專業(yè)第三方支付公司。

國內全球活躍度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很多,比如錢海,派安盈(嚴格說不算國內公司,但是做中國業(yè)務)等,活躍的至少十幾家。

但是在中東做業(yè)務的不多,即使做也是選擇和當地的第三方公司合作。比如目前國內跨境收款公司的業(yè)務處理方式如下:

中東第三方支付服務,你選對了嗎?

中東第三方支付的難點

在全球各地擁有的當地支付公司的合作數量和他們的能力決定了當前國內跨境支付公司的能力。所以支付在中東是老大難問題,因為中東當地主流的支付公司還沒有和中國的跨境支付公司進行合作。比如某些服務商的在線支付成功率長期徘徊在50%左右,低的難以置信。

這里邊的難點主要有兩個:第一是牌照,支付牌照始終是困擾支付全球化的首要難題,全球主要國家100多個,要在每個國家都取得支付執(zhí)照,成本和時間上考慮幾乎不可能完成,中國作為統(tǒng)一的大市場不存在這個問題,只要拿一次牌照就可以了。

但是中東有二三十個國家,目前覆蓋做的最好的TAP payment也只在中東的9個國家有支付牌照。其他的更多的是在某一個國家,比如阿聯酋或者沙特有支付牌照,比如Payfort。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集成,如果在中東每一個國家和當地的支付提供商都做一次集成,顯然工作量巨大成本高昂。所以必須要提供統(tǒng)一的接口,也就是single API,和支付公司做一次集成就可以實現在其覆蓋的所有國家進行收款。目前在中東當地覆蓋多國且提供統(tǒng)一API的支付公司雖然有,但是非常少。

接下來再說一個核心問題,到底什么是所謂的覆蓋。因為有VISA,Master Card等覆蓋全球的巨頭,那是不是有信用卡接入就可以了呢?其實不是這樣的。覆蓋和覆蓋不同,信用卡早已經實現了全球覆蓋,但是并不是人人有信用卡。

以科威特為例,銀行卡和信用卡的比例是9:1,所以所謂的覆蓋,當地的銀行卡才是王道。在中國我們都知道銀聯,網上支付如果涉及到卡支付,也基本上是銀聯卡(帶銀聯標識的銀行卡),沒有VISA,Master Card什么事兒。

中東有所不同,信用卡網上支付還存在一定歷史慣性,但是也開始逐漸被當地“銀聯”的網銀支付所取代。

目前在中東的核心GCC,除了阿聯酋之外的其他5個國家都推出了本國的“銀聯”,只是名字各不相同,比如沙特叫MADA,科威特叫Knet,卡塔爾叫Naps,巴林叫Benefit,阿曼叫Omannet。

而我們上邊提到的所謂執(zhí)照,就是獲得了提供上述當地銀行網絡接口的資質,也就是可以提供銀行卡在線支付服務。

所以所謂覆蓋是兩個層次:信用卡和當地銀行卡。對于商家而言,最好的策略是在自己重點的國家選擇當地的銀行卡渠道支付提供商,而在全球其他非重點國家和區(qū)域,用VISA等信用卡支付渠道統(tǒng)一覆蓋。

說了這么多,使用銀行卡在線支付到底有什么好處?實際上對于商家來說好處簡直太多:

提供覆蓋率:所謂的在中東COD率太高,除了習慣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客戶并不是不想進行網上支付,而是因為客戶沒有信用卡。用戶沒有信用卡其實也可以進行網上支付的,因為他們銀行卡也可以在線支付的,不幸的是商家又只接受信用卡支付。

這里出現了嚴重的不匹配,因為商家并不知道怎樣才能在中東接入當地銀行卡的支付通道。數倍于信用卡的銀行卡持卡人被擋在了網上支付的大門之外,僅僅是因為商家不支持,而商家不支持,可能僅僅是因為商家不知道怎么接入。

提高支付成功率:當地銀行卡支付幾乎不會失敗,接近100%,面對其他支付渠道50%的成功率,高下立見。

提供利潤率:銀行卡的接入費率通常比國際信用卡更低。

對于中國的各類有在線收款需求的商家來說,理想的模式如下圖所示:

中東第三方支付服務,你選對了嗎?

直接對接重要市場的當地銀行網絡,比如美國,印度,印尼,沙特,巴西等。其他國家用VISA等國際信用卡統(tǒng)一覆蓋。這在商家的層面上也不難操作,支付系統(tǒng)后臺都可以根據地區(qū)或者國家選擇接入不同的支付網絡/支付提供商。

回到中東,國內商家都是把中東作為一個區(qū)域市場來對待的,但是具體到執(zhí)行上會發(fā)現中東有太多分散的國家,所以如果在中東接入,那么還需要考慮的就是我上邊提到的Single API的問題,也就是找找一家當地公司可以通過他們一次性盡量多的接入不同國家的當地銀行網絡是最優(yōu)的選擇。(來源:ePanda出海中東)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分享到:

--
評論
最新 熱門 資訊 資料 專題 服務 果園 標簽 百科

收藏

--

--

分享
ePanda出海中東
分享不易,關注獲取更多干貨